探因
遇困因門檻低和樓市調控
阮明生向商報記者表示,這兩年家居行業(yè)遭遇的困境,最終原因還是家具行業(yè)門檻太低,本身就存在著很大問題,一遇上經濟不景氣,所有的矛盾就爆發(fā)出來了。
阮明生稱,在經濟下滑和樓市調控持續(xù)的當下,家居建材行業(yè)首先受到影響,即時性、剛性需求的減弱,進一步加劇了家居行業(yè)消費危機。每年一漲的鋪面租金、賣場統(tǒng)一收銀的變相控制、進貨成本的不斷增加,使家具銷售商如履薄冰。“現在最重要的是能生存下來。開多少店已經不那么重要了,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專賣店都生存下來,先保本而后逐步盈利。”阮明生說。
另一方面,以民營經濟為主的家居行業(yè),充分競爭的市場化特點非常明顯。當市場整體需求旺盛時,市場競爭的程度還不慘烈;一旦市場出現需求萎縮,行業(yè)競爭的殘酷性便顯現出來。2011年以來,樓市調控導致下游產業(yè)建材家具的需求出現大幅萎縮,價格戰(zhàn)、營銷戰(zhàn)輪番上演。
對此,重慶定制家具協(xié)會會長丁華表示,這幾年的競爭把門類、品類都填滿了,目前市場上的產品很難做到差異化。一旦需求下滑,產能過剩的問題就會凸現出來。丁華認為,今后比拼的一定是綜合實力,包括工廠規(guī)模、品牌知名度、產品質量控制和服務保障等方面,哪一方面“瘸腿”都不行。
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市場的持續(xù)低迷將導致行業(yè)重新洗牌,一些綜合實力較弱的家居制造企業(yè),或將關停并轉。
不過,針對此次重慶曲美經銷商資金鏈斷裂的問題,多數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這只是極個別的情況,不會成為普遍現象。
重慶大雅家居建材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周靜就表示,家具經銷商幾乎不存在資金鏈會斷的問題。進入這個行業(yè)的投入并不大,主要就是裝修費和門面租金,然后就是看樣訂貨,讓廠家生產,基本上不存在資金緊張的問題。“并且現在這個行業(yè)比較謹慎,經銷商不會盲目擴張。因此,出現資金鏈問題的經銷商,可以肯定是其自身的原因。”周靜說。
應對
向電子商務等低成本渠道進軍
尊迪家私總經理趙梅對商報記者表示,家具經銷商利潤豐厚的時代已經過了,面對如今的困境,家具經銷商必須降低對利潤的期望。 然而,隨著賣場租金不斷上漲,經銷壓力日增、利潤漸滑,苦苦支撐的家具經銷商們不得不另覓出路。電子商務、獨立店、社區(qū)店等低成本渠道,成為經銷商們推崇的新型渠道。
今年在渝北投資了2000平方米紅木獨立館的年年紅紅木家具總經理毛利忠表示,縮小品牌在大賣場的店面面積,脫離他們的制約,將家具店開進小區(qū)里,用產品和服務吸引消費者;設立獨立店,提升品牌,這些新型渠道或是最有效的自救之路。
也有業(yè)內人士認為,電子商務的出現是避免成本上漲的有效途徑,其“遠大于零售店面的優(yōu)勢”正在被業(yè)界認可。“據我所知,重慶本土已經有一些廠商和經銷商試水電子商務,或加入綜合家居建材電子商城。”丁華說。
消費提醒
消費者應拒絕私下交易
重慶定制家具協(xié)會會長丁華表示:“消費者應該在正規(guī)賣場購買產品,在賣場付款,不要私下交易。這樣,一旦出現問題,賣場會分擔責任。”
據悉,賣場和商戶是租賃關系,只要消費者在賣場消費,簽訂了購銷合同,賣場就應保障消費者的正當權益。如果經銷商出現問題,賣場要對消費者負責,滿足消費者的提貨或退款要求。
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、律師趙占領告訴商報記者,在賣場購買產品的消費者,是與賣場簽的買賣合同,賣場應向付了定金或全款的消費者承擔直接責任。
“如果消費者與經銷商私下交易,問題就比較復雜了。首先,經銷商與賣場之間有合同關系,賣場對經銷商有約束,所有的合同、付款都經過賣場,經銷商私下交易對賣場構成違約;其次,消費者與經銷商之間簽訂購買合同,付款后拿不到貨,這是經銷商對消費者構成違約。消費者可先與經銷商協(xié)商,否則可依照法律依據依約索賠。不過,如果經銷商是注冊為公司的話,將在法律上承擔有限責任,一旦資金鏈斷裂,消費者可能拿不回全款。”趙占領說。